11月10日,2023年广州教育大讲坛(第79期)在我校成功举办。本次大讲坛以“人工智能对中小学教育的赋能与挑战”为主题,由广州市教育局指导,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主办,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华南师范大学系统科学与系统管理研究中心承办。
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赵琼飞,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主任张忠维等广州市教育系统相关领导,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院长范冬萍教授,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人工智能学域主任熊辉教授,清华大学教授、教育部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修订组核心成员刘兵,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李建军教授等高校相关专家,以及广州市一线教研专家、各区中小学教师代表等近300人在现场参加,平台直播在线收看达5.2万人次。
范冬萍教授对与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表示欢迎,并在致辞中指出,人工智能的时代已来临,我们需要反思人工智能对社会的影响,探讨如何将人工智能和教育深度融合,赋能中小学教育,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本次大讲坛围绕“人工智能+教育”展开,畅谈人工智能时代下教育领域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一次教育与技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盛会,有助于广州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促进教育变革创新。
广州市教育局市管一级调研员赵琼飞同志在致辞中指出,推动人工智能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具有重要意义,对于中小学教师,一要提高认识,深入探讨智能教育发展的新思路、新举措,抓住人工智能带来的机会;二要积极应变,主动适应人工智能对教育带来的赋能与发展,促进教学模式从知识传授到知识建构的转变;三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具备跨界融合的知识体系,构建自主驱动力教育新模式,推进教育方式的变革。
在主题报告环节,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协理副校长、人工智能学域主任、讲座教授熊辉以《ChatGPT时代:教育和科研范式的变革与前景》为题进行讲座分享。他介绍了大语言模型的本质,并通过丰富的实际案例说明ChatGPT如何赋能我们的教学实践;进而从阅读、写作、提问、鉴赏和创新能力及其需求的变化上思考人工智能对人类未来学习和工作方向的影响,并指出未来的教育应该加强对学生提问能力、鉴赏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最后,对ChatGPT的发展历程和挑战进行介绍,引发了我们对人工智能的哲学思考和对人类未来的深刻反思。
主题报告结束后,与会专家与广州市一线教师代表围绕“如何将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教育”展开圆桌研讨。圆桌研讨由范冬萍教授主持。清华大学教授刘兵认为,应正确运用人工智能,负责任地创新,而教育是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不仅要让学生具备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能力,还要让学生具备责任态度。广州市培英中学副校长刘伟善结合自己的实践,分享人工智能在基础教育中如何应用于科创教育赋能、教育校园的治理和教育教学等。海珠区实验小学信息技术正高级教师郑贤总结了“体验、好奇、探究和创意”四个关键词,认为人工智能融入中小学教育,要让学生真正进行动手操作、解决问题。广州市电化教育馆正高级教师王同聚介绍了人工智能教育的空间、形式和策略,并呼吁一线教师们善于运用人工智能,提高教学水平和能力。最后,中国农业大学李建军教授对研讨做了总结,指出人工智能不仅会对教师职业带来冲击,也会对青少年的心智发展产生影响,因此有必要对人工智能的价值和局限性进行了解和把握,从而推动教育与时俱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下午,广州市一线教师代表分别前往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小学、广州市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广州市华颖外国语学校进行分主题智慧教学观摩与学习。教师们参观了人工智能教育实验室、创客中心和校园建设,观摩了AI编程公开课、了解了学校对于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整体提升模式构建与实践探索等。
观摩与学习结束后,所有教师在天河区汇景实验学校集中进行经验分享。首先,广州市天河区教育局二级调研员张伟春做了人工智能与教育教学融合特色介绍。之后,3位广州一线教师代表分享了在各自学科的人工智能与教学经验。参会教师表示,要以今天的活动为契机,把所学所获融入到今后的工作实践中,转化为提高教学水平、增进教学效率、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师发展的方法和工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创新。
撰稿:张心雨
审核:付强 赵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