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4日,为了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推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聚焦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建设,北京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院郑永和院长、广西师范大学科学教育研究所罗星凯教授、上海市黄浦区教育学院张瑞芳科学教研员等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专家一行赴广州地区调查中小学科学教育开展现状与存在问题进行实地调研,与一线科学教师座谈,参访师范大学了解科学教师培养情况。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科学教育研究中心与天河区教育局联合主办本次“科学教育实践与政策落实调研会议”,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范冬萍院长与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委员、广州市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雷晓晖科学教研员安排并全程参与本次广州调研活动。
专家调研团队一行赴广州市从化区禾仓小学、江埔街江浦小学、温泉镇石海小学3所农村小学实地调研,分别到从化区教师发展中心、天河区教师发展中心与一线科学教师进行座谈调研。通过调研发现,农村小学科学教师数量不足、专职比例低、专业化程度低是当前落实科学教育加法最为紧迫的问题,亟需增强保障中小学科学教师高质量供给,进一步加强高校在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的能力建设,强化师范院校科学教师培养能力,提升高水平科学类教师源头供给能力。
7月4日中午,专家调研团队一行来到我校座谈调研师范院校科学教师培养情况,陈文海副校长致欢迎辞并向专家们介绍了我校科学教师高质量培养情况。下午座谈会在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以下简称“科社院”)召开,由范冬萍院长主持,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科学教学专委会专家郑永和院长、罗星凯教授、张瑞芳教研员、雷晓晖教研员,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马学军副主任以及科社院师生参加本次座谈调研会。
范冬萍院长首先就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的科学教育交叉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进行了详细汇报。她指出,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积极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的重要论述,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等文件精神,推动科学技术与哲学、科学技术与教育学科交叉融合,自成立以来便承担起华南师范大学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的硕士生培养工作,致力于培养面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科学教师,招生和培养规模在全国范围均属前列,就业质量高,2022年获批全国首个自主设置二级交叉学科“科学教育学”学术型硕士、博士学位授予权,完成科学教育学术型硕士、专业硕士、博士的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同时,科社院拥有一支跨学科、国际化、高水平的师资队伍,初步构建了具有中国本土特色的“大科学教育”理念,确立了跨学科、综合型科学教师“新师范”培养模式与特色,为广东省、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培养了一批高素质、创新型的中小学科学教师。此外,科社院还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深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科学教育发展,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实习实践基地,助力粤东西北中小学科学教育高质量发展,与香港、澳门相关高校联合开展科学教育研究和人才培养工作,力争成为中国培育科学教育人才的南方高地。
在座谈会中,雷晓晖科学教研员结合科学教师职前培养和广州天河区科学教师职后培训的实际情况,建议职前培养与职后培训需要理念对接,形成系统体系,提出要对科学教师培养形成完整的顶层设计,进一步推动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天河区教育局的深度合作,不断创新专职科学教师培训体系,尤其是提升科学教师职后培训质量。
罗星凯教授对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理论论证和形成历史进行简要回顾。罗老师指出,科学与技术教育不局限于单一学科,而是包含多学科,属于一种领域,包容性较强。在进行学科建设时,需要注意构建适应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硕士培养的课程体系和研究论文,特别是要重视进行合理选题。在进行学科建设时,做科学教育的加法,避免学科之争,以科学教育交叉学科建设引领中小学教学方式的改革。
张瑞芳科学教研员表示,科社院培养的目标是面向基础教育的高质量科学教师,要立足于课堂,落实课程总目标,上好每一堂科学课。张老师以认识土壤一课为例,具体阐述好的科学课堂的四个特点。特点一是指向核心素养的科学课程要进行多角度观察和多方法实验,培养学生求真质疑的态度。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解决新情境中的问题。特点二是关注设问很重要。教师要提供支架式的引导,形成问题链,启发学生思考。特点三是要解决课堂中存在的问题,即碎片化的知识学习,引导学生整合碎片化的知识。形成知识的结构图,认识到知识与知识的联系。特点四是对科学活动过程中的经历进行反思回顾,使学生有意识的提炼提升,将经历变成经验。
马学军副主任指出,要注重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观念。从身边的科学这一真实情境出发,在具体实践中可以采用以赛促教的策略,通过接触不同主题的比赛来拓宽科学教师的知识面。科学教师应当要通过开展活动来进行科学探究,注重学生对科学的真情实感,让学生爱上科学。马主任一直在推动的“科学小清新”活动,以身边的科学为对象,学生会有兴趣,同时也力所能及,以观察鸟为例子,具体阐述了利用科学专题探究来解决身边疑问的方法和路径。
郑永和院长总结发言,高度肯定了华南师范大学面向基础教育的科学教师高质量培养的成绩,特别是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整体定位明确,形成了跨学科、综合型科学教师“新师范”培养模式与特色,建立了多层次、多类型的实习实践基地,师资队伍起点高,具有国际化合作交流特点,并已构建研究网络,推动粤港澳科学教育协同发展。同时,郑院长指出,国际科学教育研究重点关注学生学习、教师专业发展、学习目标和内容教育政策和测量培养等方面,科学教育研究近年取得了诸多进展,但依然有很大的研究潜力,要以重大问题为导向,立足中国实际情况解决现存问题。同时,要加强科学教育的课程设置,完善科学教育的课程体系。此外,郑院长也称赞了科社院教师团队为2022年“全国科学教育暑期学校”中小学教师培训(广州会场)做出的贡献,为培训学员提供专业指导,聚焦科学课程新课标与“大科学教育”新理念与新实践。最后,郑院长强调,当前落实教育部等十八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新时代中小学科学教育工作的意见》,系统推进在教育“双减”中做好科学教育加法,关键抓手在于小学科学教师专业化建设,亟需提升高水平科学类教师源头供给能力,强化师范院校科学教师培养能力,同时进一步加强师范院校在中小学科学类课程师资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方面的能力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