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我院举办“科技·哲学·社会”学术工作坊第七期

2023-07-05 22:45:00 来源: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 点击: 收藏本文

202361日,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科技·哲学·社会”学术工作坊第七期于华南师范大学大学城校区文三栋601室举行。本次工作坊的主题为“实在与实践”。活动邀请了科社院的刘益宇老师、麦文隽老师、张文俊老师、许辰佳老师、廖成东老师作报告,分别由张文俊老师、刘益宇老师、付强老师、范冬萍老师、许辰佳老师作为与谈人,研究院百余名师生参与了此次活动,共同交流探讨前沿问题。

活动于早上九点三十分开始。我院范冬萍院长致开幕辞,强调了讨论与交流在学术工作中的核心地位,并预祝此次活动顺利举办。

1.jpg

(范冬萍院长作开幕致辞)

本次活动共安排了五场报告,分上下午场,分别由张文俊老师、刘益宇老师担任主持人。

第一场报告来自刘益宇老师,题目为《科学方法教学的历史沿革及其当代启示——以美国中学科学教育为例》,在报告中,刘老师为我们介绍了美国科学教育中的科学方法教学沿革,包括从关注过程的实验室教学的起步阶段,经历了关注知识生产教学的革新阶段、国家安全导向下“作为探究的科学”教学发展阶段、至如今经济发展新挑战下的教育改革阶段,并对科学方法的本质、科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公众与科学家共同体等进行了探讨。

2.jpg

(刘益宇老师作报告)

第二场报告是麦文隽老师的《模型、表征与科学教育》,麦老师对什么是表征、什么是模型,以及两者的区别进行了探讨,并认为在科学教育中,表征主要有以下两个培养功能:一是培养学生的表征能力,二是通过表征教学来提升学生某个方面的能力,如科学论证与演绎推理能力。

3.jpg

(麦文隽老师作报告)

第三场报告是张文俊老师的《形而上学奠基:基础、问题与展望》,张老师从何谓奠基、对奠基的质疑、对奠基质疑者的回应等三方面进行了阐述,认为奠基-因果统一命题主要面临两个问题:反可能条件句问题和奠基-因果不全等问题,其在文章中对这两个问题也分别进行了回应。

4.jpg4.jpg

(张文俊老师作报告)

第四场的报告人是许辰佳老师。她的报告题目是《新课标视野下的SSI教学本土化》,报告中,许老师指出了SSI教学框架与新科学课程标准的适切性,两者不仅在教育理念上具有一致性,在教学策略上也具有契合性。此外,许老师在模型建构与SSI中为我们介绍了三种教学模式:MOIB教学模式、SIMBL教学模式、SOKAP教学模式,并针对SSI与态度责任培养、SSI与工程实践、小学阶段的SSI教学等话题进行了探讨。

5.jpg5.jpg

(许辰佳老师作报告)

第五场报告是由廖成东老师做的《科学教育与天赋学生:理论、教学案例与启示》,廖老师在报告中指出了科学天赋学生的困境,并认为满足天赋学生的需求是一个包容问题,提出科学天赋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支持,而我们也需要进一步理解科学天赋学生的行为。

6.jpg

(廖成东老师作报告)

在报告期间,学院老师与同学们就报告内容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讨论。

7.jpg


8.1.jpg    8.2.jpg

随着五场报告的结束,本次活动也落下了圆满的帷幕,与会师生皆受益颇多。

9.jpg

(与会者合影)

 

撰稿、摄影:张雅卉

审核:张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