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研究院与学科简介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以下简称“科社院”)是在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基础上组建成立的教学研究机构。研究院拥有科学技术哲学硕士、科学技术哲学博士学位授予权,科学与技术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哲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博士后流动站。
科社院师资团队结构合理,老中青结合,具有创新活力。专任教师中有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等国家级人才,青年教师主要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师范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美国匹兹堡大学、澳洲昆士兰大学等著名高校。同时,还聘请了国内外知名的专家学者作为科社院客座教授和学术顾问。
研究院设有博士后流动站,已招收十余名来自国内外著名大学的博士毕业生入站进行博士后研究。学科在跨学科综合型创新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的特色化与国际化、文化传承与服务社会的高端智库等方面取得较好成绩。许多毕业生成为政府高层管理人员、著名专家学者、成功企业家或核心管理骨干。
二、招生专业与方向
博士研究生:010108 科学技术哲学
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历史悠久、实力雄厚、特色鲜明。1979年成为全国第一批该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在华南师范大学原校长颜泽贤教授的带领下,于2000年获得博士学位授权点。颜泽贤教授是澳门城市大学创校校长、曾任广东省社会科学联合会主席、广东高等教育学会会长等职务。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哲学学科是广东省重点学科,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硏究基地。
目前主要开设了2个博士招生方向:系统科学哲学与系统管理;生态学哲学与科学技术环境论。
专业代码 | 专业 | 导师 | 专业方向 | 学习方式 | 考试外语科目 | 考试专业科目一 | 考试专业科目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范冬萍 | 系统科学哲学与系统管理 | 非全日制(兼读制) | 英语 | 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技术与社会 |
010108 | 科学技术哲学 | 肖显静 | 生态学哲学与科学技术环境论 | 非全日制(兼读制) | 英语 | 科学技术哲学 | 科学技术与社会 |
硕士研究生:045117 科学与技术教育
研究院依托我校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整合我校的心理学、教育学、理工科专业等强大的优质教育资源进行高水平的人才培养,形成了鲜明的培养特色。根据大湾区、珠三角、广东省基础教育的人才需求,科学与技术教育专业依托于具有跨学科特色的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开设,目前开设了三门社会紧缺且亟需的热门方向:
方向一:STEAM教育与跨学科能力培养。
伴随着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推广,国内外教育界正在兴起一股STEAM教育热潮,打破了传统分科教学模式,强调科学、技术、工程、数学和人文之间的本质融通,突出跨学科能力培养。本方向旨在于为中小学校、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从事STEAM教育工作的具备跨学科素养的专业人才,使得科任教师在已有学科的基础上还能胜任其它相关学科;本方向也可为科技场馆、教育企业等单位培养从事STEAM教育研发的专业人才。
方向二:科技传播与普及。
伴随着科技的井喷式发展,中国亟需科技传播与普及方向的高端人才,其服务对象涵盖中小学生、大学生、研究生、成年人和已经退休的老年人,需要针对不同群体的认知特点、知识结构和生活习性,进行有针对性的科技传播和普及工作,包括科普写作、科幻作品写作、科普视频制作、研学旅行等方式。本方向旨在于为中小学、中等职业学校、科普机构、科技场馆、科技协会、研学旅行公司以及各类相关社会团体,培养具有跨学科综合素养的致力于科技传播与普及工作的高端人才。
方向三:科技场馆管理。
科学中心、科学博物馆、科学史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水族馆、军事科学博物馆等科技场馆,是进行科学与技术教育的重要场所。我国现有科技场馆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亟需专业化的高端人才,以整体提升我国科技场馆的科技教育功能。本方向致力于培养能够胜任科技场馆建设与管理的高端人才,既能够把握科技教育的整体理念、前沿方向和基本规律,又能够切实地进行科技场馆理念设计、科技展览活动布展、科技展品项目研发等工作。
三、报考信息
报名时间:2021年1月1日—1月15日
具体的招生简章、报名要求、报考方式、考试安排、考试大纲、培养方式等信息,请登录华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官方网站查看《华南师范大学2021年港澳台非全日制(兼读制)研究生招生简章》及其相关附件(https://yz.scnu.edu.cn/a/20210104/446.html)
四、联系方式
联系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石牌华南师范大学招生考试处
联系人:蔡老师
联系电话:86-020-85213863
学院地址: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华南师范大学文三栋620
联系人:吴老师、梁老师
联系电话:86-020-39310373
欢迎港澳台考生报考华南师范大学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院研究生!